|
时间:2023-08-22 作者:红豆 【转载】 来自于:杂乱无章 “你和你那个crush怎么样了?”年初的饭局上,朋友青青问我。 “没联系了。” 我又主动放弃了一段有可能往下发展的关系。 “为什么啊?”青青非常不理解地看着我。 “毕业以后他就回家了,而且他家住在外省,还是算了。” 我很擅长预判一段关系的走向。 当我发觉这段关系开始出现恋爱的苗头的时候,我就会在脑袋里设想「假如我们在一起后」的画面。 而当我发现这个画面里可能出现让我觉得“有预警”的事件,我会立马掐掉恋爱的苗头。 于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我都没有勇气开始一段亲密关系。 会有这样的心态,和我的上一段恋爱关系非常密切。 和前任在一起时,我们设想过很多未来。 毕业后要不要回家工作;想养一公一母两只长毛猫;拥有一个带落地窗的房子;把小房间装修成游戏房,再买一套家庭KTV。 但为了能够完成我们的“愿望”,我们也牺牲掉很多的“我想要”。 一直想去外省读书的他,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选择了和我一起留在省内。 只想过回家工作的我,会因为他而翻遍了一线城市的招聘信息。 他提分手的那天晚上,我问他:“你后悔吗?” 他没有直接回答我,只是说:“再来一次的话,我不会这么选了。” “我有好多想做的事情。想分手就是因为,我想去做这些属于自己的事情了。” 作为被分手的一方,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,都把这句话当作对自己的告诫。 所以在我意识到,我们的未来里可能需要双方放弃掉一部分自己的时候。 我会毫不犹豫地,直接放弃掉这段关系。 但实际上,亲密关系本身就需要两个人各自拿出一部分自己去组成。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最近的半年里。 我发现自己喜欢了一个人,而他刚好也对我有感觉。 他并不是新闯进来的某某,而是我认识了一年多的朋友怡宝。 当我意识到情感走向不对劲的时候,我的第一反应依然是——我需要快点让自己冷静。 因为我很难想象到关于未来的画面: 我们不在同一个省份;我们的工作也不允许我们结束异地恋;我们的接触更多都只是在微信里。 正在我准备逃离这段关系的时候,怡宝也发现了我的不对劲。 那天我们通了很长的一个电话。 我鼓起勇气承认了:“我也喜欢你,但是我们不能在一起。” 怡宝问为什么。 “我觉得我想象不到我们的未来是什么样的,”我说,“会在哪里工作和生活,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相处,我都想象不出来。” 他问我:“为什么要因为想象不到,就觉得没有办法在一起呢?” “想象出来的都是虚假的,做了才是真的。”他说。 我承认这句话是有道理,但有点轻飘飘。 直到,他发给我一张广州南到福州南的车票截图。 在福州南见到怡宝的那个瞬间我才敢确认,他没有骗我,他真的来了。 我也发现—— 比起异地这样的“真实的困境”,我更多是被自己想象出来的"虚假的困境"给吓住了。 我犹豫自己的选择,也害怕不确定的未来。 所以给自己制造了一个个困境和借口,逼自己放弃可能,维持现状。 直到看到怡宝手机里的提醒闹钟里,多了一个“周三下午2:30记得抢车票”后,我才真真切切地意识到: 异地并不一定是非要解决不可的问题,异地是可以有自己的运行模式的。 比如,过一段时间去对方的城市见一次面。 而那些,只是想象就觉得会很艰难的「未来的画面」才是没有办法解决的。 因为它本来就不存在。 它更像是站在原地给自己划了一个圈,警告自己不许踏出去半步。 但某项研究数据告诉我的是: 我们担心的事情有79%不会发生,剩下的16%可以通过事前准备来应对,而只有剩下的那5%才是有可能发生的。 所以“踏出去”大概率不会有什么问题,甚至还会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碰撞。 我们需要解决的,不是“圈外可能会出现的问题”。 而是圆圈本身。 直到此刻,我依然想象不到和他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。 但我觉得,也没有必要一直凭空幻想了。 毕竟,当我写下这段的时候,他正在我的旁边安静看着他的书。 而我打字的键盘声也跟窗外的雨变成安心的白噪音。 我开始相信和享受相处里的,秒秒的瞬间。 也不再幻想和焦虑想象中的,年年的永远。 未来是不需要用幻想来完成的,未来可以由我们直接完成。 祝你也好,晚安。 |